速報丨中共中央、國務院力挺民營企業開展發電配電售電業務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
(2019年12月4日(ri))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jin)創(chuang)新、增加就業、改善(shan)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mian)發揮了(le)不可(ke)替代的作(zuo)用。民營經濟已經成為(wei)我國(guo)公有(you)制(zhi)為(wei)主體(ti)多種所有(you)制(zhi)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bu)分。為進一步(bu)激發(fa)(fa)(fa)民(min)(min)營(ying)企業活力(li)和創造力(li),充分發(fa)(fa)(fa)揮民(min)(min)營(ying)經濟在(zai)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fa)(fa)(fa)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系中的重要作用,現就(jiu)營(ying)造更(geng)好發(fa)(fa)(fa)展環境支持民(min)(min)營(ying)企業改革發(fa)(fa)(fa)展提出如下(xia)意(yi)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企業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堅持公平競爭,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確保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遵循市(shi)場(chang)規律,處理好(hao)政(zheng)府(fu)與(yu)市(shi)場(chang)的關系,強化競(jing)爭政(zheng)策的基礎性地位,注重采用市(shi)場(chang)化手段(duan),通過市(shi)場(chang)競(jing)爭實(shi)現企業(ye)優勝劣汰(tai)和資源優化配置,促進(jin)市(shi)場(chang)秩序規范;支持改(gai)革(ge)創新(xin),鼓(gu)勵和引導民營(ying)企業加(jia)快轉型升級(ji),深化供(gong)給側結構性改(gai)革(ge),不斷提升技術創新(xin)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強法(fa)(fa)治保障(zhang),依(yi)法(fa)(fa)保護民營(ying)(ying)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fa)(fa)權益(yi),推(tui)動民營(ying)(ying)企業筑牢守法(fa)(fa)合規經營(ying)(ying)底線。
二、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不得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條件。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持續跟蹤、定期評估市場準入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以控股或參股形式開展發電配電售電業務。支(zhi)持(chi)民營(ying)企業(ye)進(jin)入(ru)(ru)油(you)氣勘(kan)探開(kai)發、煉化和(he)銷售領域(yu),建設原油(you)、天然(ran)氣、成品油(you)儲運(yun)和(he)管道輸送等基礎設施。支(zhi)持(chi)符合條件的企業(ye)參與原油(you)進(jin)口(kou)、成品油(you)出口(kou)。在基礎設施、社會事(shi)業(ye)、金融服務業(ye)等領域(yu)大幅放(fang)寬市場準(zhun)入(ru)(ru)。上述行業(ye)、領域(yu)相關職能部門要研究制定民營(ying)企業(ye)分行業(ye)、分領域(yu)、分業(ye)務市場準(zhun)入(ru)(ru)具體路(lu)徑和(he)辦法(fa),明確(que)路(lu)線圖和(he)時間表。
(四)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進一步規范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納入標準和程序,建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和異議制度,規范信用核查和聯合懲戒。加強(qiang)優化營商環境涉(she)及的法(fa)規規章(zhang)備案(an)審查。深入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guan),推行信用監管(guan)和“互聯網+監管(guan)”改(gai)革。細化明(ming)(ming)確行政執法(fa)程序,規(gui)(gui)范執法(fa)自(zi)由裁量權(quan),嚴格規(gui)(gui)范公正文明(ming)(ming)執法(fa)。完善壟斷性中介管理制度,清(qing)理強制性重復鑒定評估(gu)。深(shen)化要素市(shi)場化配置體制(zhi)機(ji)(ji)制(zhi)改(gai)革(ge),健(jian)全市(shi)場化要素價格形成和傳導(dao)機(ji)(ji)制(zhi),保(bao)障(zhang)民營企業平(ping)等獲(huo)得資(zi)源要素。
(五)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堅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審查并重,持續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規定和做法。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xuan)擇性(xing)向普(pu)惠(hui)化、功能(neng)性(xing)轉(zhuan)變。嚴格審查(cha)新出臺的政(zheng)策措施,建立規范流程(cheng),引入(ru)第(di)三方開展(zhan)評估審查(cha)。建立面向各類市(shi)場(chang)主體的有違(wei)公平競爭(zheng)問題(ti)的投訴(su)舉報和處理回應(ying)機制并(bing)及時向社會公布(bu)處理情況(kuang)。
(六)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不得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和明顯超過招標項目要求的業績門檻等。完(wan)(wan)善招投標(biao)程序監督與信息公示制度(du),對依法依規完(wan)(wan)成(cheng)的(de)招標(biao),不得(de)以中標(biao)企業性(xing)質為(wei)由對招標(biao)責(ze)任人進行追責(ze)。
三、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
(七)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切實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實施好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費率等政策,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建立完(wan)善監督檢查(cha)清(qing)(qing)單制度(du)(du),落實涉企收(shou)費(fei)清(qing)(qing)單制度(du)(du),清(qing)(qing)理(li)違(wei)規涉企收(shou)費(fei)、攤派事項和各類評比達標活動,加大力(li)度(du)(du)清(qing)(qing)理(li)整治第(di)三方截留減稅(shui)降費(fei)紅利等行(xing)為(wei),進(jin)一步暢(chang)通減稅(shui)降費(fei)政策傳(chuan)導機制,切(qie)實降低民營企業(ye)成(cheng)本(ben)費(fei)用。既要(yao)以最(zui)嚴格的標準防范逃(tao)避稅,又(you)要(yao)避免(mian)因(yin)為不(bu)當征稅影響企業正常運行。
(八)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體系。進一步提高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匹配度,支持發展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中小金融機構。深化聯(lian)合授信試點,鼓勵銀行(xing)與民(min)營企業構建中長期銀企關系(xi)。健(jian)全授信(xin)盡職免責機制,在(zai)內部績效考核制度(du)中落實(shi)對小(xiao)微(wei)企業(ye)貸款(kuan)不良容忍的監管政策。強化考核激(ji)勵,合理增加信用(yong)貸款(kuan),鼓勵銀行(xing)提前主(zhu)動(dong)對接企(qi)業(ye)續貸需求,進一步降低民營和小微企(qi)業(ye)綜合融資(zi)成本。
(九)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提高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效率。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ying)企業在科創板上(shang)市。深(shen)化創(chuang)業板、新三(san)板改革,服務民營企(qi)業持續發展。支持(chi)服(fu)務民營(ying)企業(ye)的區域性(xing)股權市場建設(she)。支持民(min)營企業發行債券,降低可轉債發行門(men)檻。在(zai)依法合規的(de)前(qian)提下,支持資管產品(pin)和保險資金(jin)通過投資私募股權基(ji)金(jin)等方(fang)式積極參與(yu)民營企業紓困(kun)。鼓勵通(tong)過債務(wu)重組等方式合力化解股票(piao)質押風險(xian)。積極吸(xi)引社(she)會力量參(can)與民營企業債轉股。
(十)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推進依托供應鏈的票據、訂單等動產質押融資,鼓勵第三方建立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民營企(qi)業、中小企(qi)業以(yi)應(ying)(ying)收賬款(kuan)申(shen)請擔保(bao)融資的(de),國家(jia)機(ji)關(guan)、事業單位和大型企(qi)業等應(ying)(ying)付(fu)款(kuan)方應(ying)(ying)當及時確認債權(quan)債務關(guan)系。推動抵質押登(deng)記流(liu)程簡(jian)便(bian)化(hua)、標準化(hua)、規范化(hua),建(jian)立統(tong)一的(de)動產和(he)權(quan)利(li)擔保登(deng)記公示系統(tong)。積極探索建立為優質民營(ying)(ying)企(qi)業(ye)增(zeng)信(xin)的(de)新機制,鼓勵有條件的(de)地方設立中小民營(ying)(ying)企(qi)業(ye)風險補(bu)償基金(jin),研究推出民營(ying)(ying)企(qi)業(ye)增(zeng)信(xin)示范項目。發展民(min)營(ying)企業(ye)債券融資支持工具(ju),以市場化方(fang)式增(zeng)信支持民(min)營(ying)企業(ye)融資。
(十一)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長效機制。各級政府、大型國有企業要依法履行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簽訂的協議和合同,不得違背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真實意愿或在約定的付款方式之外以承兌匯票等形式延長付款期限。加快及(ji)時支付款項(xiang)有關立法(fa),建立拖欠(qian)賬款問題約束懲(cheng)戒機制,通過審計(ji)監察和(he)(he)信(xin)用(yong)體系建設,提(ti)高政(zheng)府部門和(he)(he)國有企(qi)業的(de)拖欠(qian)失信(xin)成本,對拖欠(qian)民營(ying)企(qi)業、中小(xiao)企(qi)業款項(xiang)的(de)責任人嚴肅問責。
四、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
(十二)健全執法司法對民營企業的平等保護機制。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刑事保護力度,依法懲治侵犯民營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gao)司(si)法審(shen)判和執行效(xiao)率,防止因訴訟拖延影(ying)響企(qi)業生(sheng)產經營。保障(zhang)民營企業家在協助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時的人身和財產合法權益(yi)。健全知識產(chan)權(quan)侵(qin)權(quan)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訴訟證(zheng)據(ju)規則(ze)、證(zheng)據(ju)披(pi)露以及證(zheng)據(ju)妨礙(ai)排(pai)除規則(ze)。
(十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依法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其他涉案財產與合法財產,嚴格區分企業法人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嚴格區分涉案人員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持續(xu)甄別糾(jiu)正(zheng)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jia)人身(shen)財產權的(de)冤錯案(an)件(jian)。建立涉政府產權糾紛治理長效機制。
五、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
(十四)引導民營企業深化改革。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建立治理結構合理、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現代企業制度,重視發揮公司律師和法律顧問作用。鼓(gu)勵民營企業制定規范(fan)的公(gong)司章程(cheng),完善公(gong)司股東會、董事(shi)會、監事(shi)會等制度(du),明(ming)確各自職(zhi)權(quan)及議事(shi)規則。鼓勵民營(ying)(ying)企業(ye)完善內(nei)部激勵約束機(ji)制(zhi),規范優化業(ye)務流(liu)程和(he)組織結(jie)構,建立科學規范的勞動用工(gong)、收(shou)入分配(pei)制(zhi)度,推動質(zhi)量(liang)、品(pin)牌、財(cai)務、營(ying)(ying)銷等精(jing)細化管理。
(十五)支持民營企業加強創新。鼓勵民營企業獨立或與有關方面聯合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參與國家重大科學技術項目攻關,通過實施技術改造轉化創新成果。各級(ji)政(zheng)府(fu)組織實施科技創新、技術轉化等項目(mu)時(shi),要平等對待不同所(suo)有(you)制(zhi)企業。加快向民營(ying)企業開放國家重大科研(yan)基礎設施和(he)大型科研(yan)儀(yi)器。在標準制定、復審過程中保障(zhang)民營企業(ye)平等參與(yu)。系統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職(zhi)稱評定(ding)、獎項申報、福利保(bao)障等規定(ding),暢通科技(ji)創新人(ren)才向(xiang)民營企業流(liu)動渠道。在(zai)人才(cai)引(yin)(yin)進支(zhi)持(chi)政策方面對民營(ying)(ying)企(qi)業一(yi)視(shi)同仁,支(zhi)持(chi)民營(ying)(ying)企(qi)業引(yin)(yin)進海外高層次人才(cai)。
(十六)鼓勵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優化重組。鼓勵民營企業因地制宜聚焦主業加快轉型升級。優化企(qi)業(ye)(ye)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支持民營企(qi)業(ye)(ye)做優做強(qiang),培育更多(duo)具有(you)全球(qiu)競爭力的世(shi)界(jie)一流企(qi)業(ye)(ye)。支(zhi)持民營企業(ye)參(can)與國有企業(ye)改革。引導中小民營企業走“專精(jing)特新”發展之路。暢通市場化退出渠道,完善企(qi)業破產清算(suan)和重整等法(fa)律制(zhi)度,提高注銷(xiao)登記便(bian)利度,進(jin)一(yi)步做好“僵尸(shi)企(qi)業”處置工作。
(十七)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國家戰略,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在重大規(gui)劃、重大項(xiang)目(mu)、重大工(gong)程(cheng)、重大活動中積極吸(xi)引民營企業參與(yu)。
六、促進民營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十八)引導民營企業聚精會神辦實業。營造實干興邦、實業報國的良好社會氛圍,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引導民營企(qi)業提高戰略規劃和執行(xing)能力,弘揚工匠精神,通過聚(ju)焦實業、做精主業不斷提升企(qi)業發展質量(liang)。大力弘揚愛國敬(jing)業、遵紀(ji)守法、艱苦奮斗、創(chuang)新發(fa)展、專注(zhu)品質(zhi)、追求卓越、誠信守約(yue)、履行責任、勇(yong)于擔(dan)當、服務社(she)會的(de)優秀(xiu)企業家精神(shen),認真(zhen)總結梳理宣傳(chuan)一(yi)批典型案例,發(fa)揮示范帶動作用。
(十九)推動民營企業守法合規經營。民營企業要筑牢守法合規經營底線,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認真履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職工權益保障等責任。民營企業走(zou)出去要(yao)遵法守法、合(he)規經營,塑(su)造良好形象(xiang)。
(二十)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引導民營企業重信譽、守信用、講信義,自覺強化信用管理,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支(zhi)持民(min)(min)營企(qi)業(ye)赴革命(ming)老區、民(min)(min)族(zu)地區、邊疆地區、貧(pin)困(kun)地區和中(zhong)西部、東(dong)北地區投資興業(ye),引導(dao)民(min)(min)營企(qi)業(ye)參與對口支(zhi)援(yuan)和幫(bang)扶工作(zuo)。鼓勵民營企業積極(ji)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shi)業。
(二十一)引導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民營企業家要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珍視自身社會形象,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qiang)對民(min)(min)營企業(ye)(ye)家特別是年(nian)輕一代(dai)民(min)(min)營企業(ye)(ye)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實(shi)施年(nian)輕一代(dai)民(min)(min)營企業(ye)(ye)家健康成長促進計(ji)劃,支持幫助民(min)(min)營企業(ye)(ye)家實(shi)現事(shi)業(ye)(ye)新(xin)老交接(jie)和有序(xu)傳承。
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二十二)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地方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和訴求,暢通企業家提出意見訴求通道。鼓(gu)勵行業協(xie)會(hui)商(shang)會(hui)、人民(min)(min)團體在(zai)暢通民(min)(min)營企(qi)業與政府溝通等(deng)方面(mian)發揮建設性(xing)作用,支(zhi)持優(you)秀(xiu)民(min)(min)營企(qi)業家在(zai)群團組織中兼(jian)職。
(二十三)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制定實施涉企政策時,要充分聽取相關企業意見建議。保(bao)持(chi)政策(ce)連續性穩定(ding)性,健(jian)全涉(she)企(qi)(qi)政策(ce)全流(liu)程(cheng)評估制度,完善(shan)涉(she)企(qi)(qi)政策(ce)調(diao)整程(cheng)序,根據實際設置合理過渡期(qi),給企(qi)(qi)業留出必要(yao)的適應(ying)調(diao)整時間(jian)。政策執行要堅(jian)持實事求(qiu)是,不搞“一(yi)刀切(qie)”。
(二十四)創新民營企業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和能力,鼓勵各級政府編制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并向社會公布。維護市(shi)場公(gong)平競爭秩序,完善陷(xian)入困境優(you)質企業的(de)救助機(ji)制。建立政(zheng)務服務“好(hao)差(cha)評”制度。完善對民營企業全生命周(zhou)期的服(fu)務(wu)模式和服(fu)務(wu)鏈條。
(二十五)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民營企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對民(min)營企(qi)業因國(guo)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ding)事(shi)由需要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ding)而受到的損失,要依法予以(yi)補(bu)償。
八、組織保障
(二十六)建立健全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機制。堅持黨對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工作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擁護黨的領導,支持企業黨建工作。指導民營(ying)企(qi)(qi)(qi)業(ye)設立黨(dang)(dang)(dang)組(zu)(zu)織,積極探(tan)索(suo)創新黨(dang)(dang)(dang)建工作(zuo)(zuo)(zuo)方(fang)(fang)式,圍繞宣(xuan)傳貫徹黨(dang)(dang)(dang)的(de)路(lu)線方(fang)(fang)針政(zheng)策、團結凝(ning)聚職工群(qun)眾、維護各(ge)方(fang)(fang)合法權益、建設先(xian)進企(qi)(qi)(qi)業(ye)文化、促進企(qi)(qi)(qi)業(ye)健(jian)康發展等(deng)開展工作(zuo)(zuo)(zuo),充(chong)分發揮黨(dang)(dang)(dang)組(zu)(zu)織的(de)戰斗堡壘作(zuo)(zuo)(zuo)用和黨(dang)(dang)(dang)員的(de)先(xian)鋒模(mo)范作(zuo)(zuo)(zuo)用,努(nu)力(li)提(ti)升民營(ying)企(qi)(qi)(qi)業(ye)黨(dang)(dang)(dang)的(de)組(zu)(zu)織和工作(zuo)(zuo)(zuo)覆(fu)蓋質量(liang)。
(二十七)完善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工作機制。建立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領導協調機制。將支(zhi)持民營(ying)企業發展相關(guan)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體系。加強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和分析(xi)工作。開展(zhan)面向民營企(qi)業家的政策(ce)培訓。
(二十八)健全輿論引導和示范引領工作機制。加強輿論引導,主動講好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故事,堅決抵制、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在各類評選表彰活動中(zhong),平等(deng)對待優秀民營企(qi)業和(he)企(qi)業家。研(yan)究支持改革(ge)發展標桿(gan)民營(ying)企(qi)業和民營(ying)經濟(ji)示范城市(shi),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各地區(qu)各部門要充分認(ren)識營造更好(hao)發(fa)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fa)展的重要性,切實(shi)把思想(xiang)和(he)行動統(tong)一(yi)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lai),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具體措施,認(ren)真抓(zhua)好(hao)本意見(jian)的貫(guan)徹落實(shi)。國家發展改革(ge)委要會同有關(guan)部(bu)門適時(shi)對支持(chi)民(min)營企(qi)業改革(ge)發展的(de)政策(ce)落實情(qing)況(kuang)進行評估,重大(da)情(qing)況(kuang)及時(shi)向黨(dang)中(zhong)央、國務(wu)院報告。
- 上一條安徽丨2020年度電力雙邊直接交易成交結果公告發布2019-12-23 14:16:15
- 下一條科達售電獨家冠名,為慈湖高新區企業趣味運動會助力喝彩!2019-12-23 14:16:15